Skip to content

1 二叉树

  • 根节点(root node)
  • 父节点(parent node)
  • 子节点(left-child node)(right-child node)
  • 子树(left subtree)(right subtree)
  • 叶节点(leaf node)
  • 边(edge)
  • 节点所在的层(level)
  • 节点的度(degree)
  • 二叉树的高度(height)
  • 节点的深度(depth)
  • 节点的高度(height)

平衡二叉树:任意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 1

2 二叉树遍历

层序遍历(广度优先)

前、中、后序遍历(深度优先)

3 二叉树树组表示

  • 数组存储在连续的内存中,对缓存友好,访问与遍历虚度快
  • 没有指针,节省空间
  • 允许随机访问节点

  • 空间连续,不能存储大数据

  • 增删节点效率极低
  • 树中有很多none时,效率低

4 二叉搜索树

对于跟节点:左子树索引节点的值 < 根节点的值 <右子树中所有节点的值
任意子树满足上述要求

4.1 查找

查找 num ,声明一个节点 cur ,从根节点 root 出发,循环比较节点值 cur.val 和 num 之间的大小关系。
- 若 cur.val < num ,说明目标节点在 cur 的右子树中,因此执行 cur = cur.right 。
- 若 cur.val > num ,说明目标节点在 cur 的左子树中,因此执行 cur = cur.left 。
- 若 cur.val = num ,说明找到目标节点,跳出循环并返回该节点。

4.2 插入

插入 num 
1. 查找插入位置:与查找操作相同,根据当前节点值和 num 的大小关系循环向下搜索,直到越过叶节点(遍历至 None )时跳出。
2. 在该位置插入节点:初始化节点 num ,将该节点置于 None 的位置。

4.3 删除

先查找目标节点,再将其删除。
待删除节点的度为 0 时,表示该节点是叶节点,可以直接删除。
当待删除节点的度为 1 时,将待删除节点替换为其子节点即可。
当待删除节点的度为 2 时,将右子树的最小节点或左子树的最大节点替换(中序遍历有序)

5 平衡二叉搜索树

内存中使用:
- 查找:AVL > 红黑 > B+
- 插入:红黑 > AVL > B+
- 删除:红黑 > AVL > B+
磁盘上使用:
- 查找:B+ > AVL > 红黑(因为B+树减少了磁盘I/O操作)
- 插入:B+ >红黑 > AVL
- 删除:B+ >红黑 > AVL

5.1 AVL

数据记录每个节点的高度和节点平衡因子(左子树高度-右子树高度),当节点平衡因子绝对值>1时旋转树。

应用场景:
- 内存管理:如Windows NT内核的内存管理。
- 嵌入式系统:资源有限,需要高效查找操作的场景。
- 编译器实现:符号表的管理。

5.2 红黑树

应用场景:
- 语言库实现:如C++的std::mapstd::set
- 操作系统中的调度器:如Linux内核的完全公平调度器(CFS)

5.3 B+树

应用场景:
- 数据库索引:如MySQL的InnoDB存储引擎中的索引实现。
- 文件系统:如NTFS文件系统中的索引结构。
- 大数据处理:需要高效磁盘I/O的应用场景。